会议简介
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Social Media Processing, SMP)主办,大会专注于以社会媒体处理为主题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传播社会媒体处理最新的学术研究与技术成果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旨在构建社会媒体处理领域的产学研生态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媒体处理的风向标。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创办于 2012 年,每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社会媒体处理的重要学术活动。
论坛简介
本次大会将以全新形式呈现高质量学术交流。首先,邀请社会媒体处理领域的知名教授作前沿主题报告,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与产业洞察。随后,由经 SMP 公开征稿并录用的优秀博士生开展课题汇报,现场接受多位专家教授的点评与指导。论坛旨在打通前沿理论与实际应用,促进青年学者成长,激发跨机构、跨方向的深度合作与创新。
论坛时间:2025年11月23日
论坛主席
赵森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学部副教授
赵森栋,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和智慧医疗研究所所长助理,黑龙江省优青,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培博士。曾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多个顶刊审稿人及多个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大语言模型、智慧医疗、人机融合决策智能等,主持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个,参与国家 973、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主持中移动、华为、京东方、度小满、百度等企业智慧医疗项目多项。发表 50 余篇学术论文,包括 NeurIPS、ACL、AAAI、IJCAI、WSDM、EMNLP、ICDM、CIKM、COLING 等顶级会议论文及 IEEE TKDE、ACM TKDD 等顶级期刊论文,荣获 ACL 2023 最佳论文提名。研发了中国首个医学大模型“本草”,在 GitHub 上获得 4.9K 星标居行业榜首,并入选中国大模型 TOP70 榜单。曾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工程技术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钱忱
上海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钱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 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大语言模型、自主智能体、多智能体系统。曾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腾讯人工智能平台部从事研究工作,并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和腾讯“技术大咖”人才计划。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腾讯犀牛鸟专项研究等,成果发表于 NeurIPS、ICLR、ACL、SIGIR 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上,并担任领域主席或审稿人。主导研发的多智能体系统 ChatDev 率先将大模型协作应用于自主任务解决,是大模型智能体领域的代表性工作之一;该成果曾多日位列 GitHub Trending 榜首,累计获得超过两万次星标关注与三千次分支复刻,全球相关推文和视频阅读量超五十万次,并被英伟达评为五大面向企业应用的典型智能体框架。
报告介绍
报告一:论文选题方法
刘洋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报告嘉宾:刘洋(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报告题目:论文选题方法
报告摘要:论文选题是科研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做出有影响力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将从多个维度介绍研究问题的评价标准,对选择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给出具体建议,希望对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研究生论文选题具有启发意义。
嘉宾简介:刘洋,清华大学万国数据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人工智能医院联席执行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智慧医疗、科学智能,主持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与一级学会科技奖励 5 项、重要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 4 项。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主任等。
报告二:从通用大模型到科学基础大模型
张家俊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嘉宾:张家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从通用大模型到科学基础大模型
报告摘要:大模型技术从对话发展到多模态和推理,能力快速迭代,不断推进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也逐渐成为 AI4Science 领域的核心使能技术。本次报告首先分析和对比通用大模型与 AI4Science 专业大模型的特点和区别,然后介绍我们对赋能科研全流程的科学基础大模型的总体设想,最后重点介绍科学基础大模型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
嘉宾简介:张家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多语言多模态大模型,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中国科协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和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主持科技创新 2030 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等。发表 CCF-A/B 类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2 部、译著 1 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首届祖冲之奖年度突出成果奖以及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和机器翻译与多语言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担任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EE/ACM T-ASLP 和《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的编委,担任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 ACL-2026 的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报告三:医疗垂域大模型系统
王亚沙
北京大学
博雅特聘教授
报告嘉宾:王亚沙(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报告题目:医疗垂域大模型系统
报告摘要:近几年大语言模型规模与能力快速增长,但是通用大模型尚无法直接应用于医疗领域。一方面,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长尾知识问答中,准确性不足,存在较多的幻觉;另一方面,通用大模型尚不具备医疗场景中必须的一些能力,如:知识溯源、主动提问、复杂任务推理与规划能力等。本报告首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本团队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工作,包括:医疗垂域数据质量控制、医疗垂域知识优化、医疗场景能力增强、复杂医疗任务规划与工具调用等;然后演示和讲解本团队自主研发的医疗垂域大模型系统“小北健康” ;最后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嘉宾简介:王亚沙,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技术专题组组长。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 TKDE、ICML、KDD、ICDE、AAAI 等国际人工智能、数据挖掘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报告四:神秘嘉宾,敬请期待!
神秘嘉宾,敬请期待!
Call for Proposal
欢迎提交博士生论坛报告提案!本论坛旨在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成长平台,聚焦选题方法、研究进展与学术规范,促进与领域专家的深度互动与反馈。我们期待你的提案,与领域专家和同行共同打磨更有边界、可验证、可落地的研究选题和成果!
征集对象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含联合培养)
毕业未满一年的博士亦可作为特邀候选
研究方向涵盖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系统、计算机视觉、数据与知识工程、可信与隐私计算、系统与应用等
征集内容
论文选题方法与科研流程实践
在研或已完成的阶段性研究工作(可含负结果与复现工作)
数据集、评测基准、开源工具与系统原型
学术伦理与复现规范、产业落地探索等
评审标准
创新性与清晰度:问题界定清楚、方法或见解具新意
研究质量:实验设计、复现实证与消融分析
潜在影响:学术价值、开放资源与应用前景
演示可行性:时间把控与交流潜力
提交材料
请按以下格式准备单个PPT或PDF(英文或中文皆可)
标题、作者与单位、联系方式
研究简介PPT: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向与关键词、摘要、主要内容、期望反馈
请将材料提交至 sdzhao@ir.hit.edu.cn 和 qianc@sjtu.edu.cn,邮件命名规则为“SMP2025-博士生论坛-xx大学-姓名”
重要日期
提交截止:2025年11月02日
录用通知:2025年11月09日
论坛时间:2025年11月23日(具体时段以大会日程为准)
报告形式
口头报告:录用的若干博士生,每人 12 分钟报告 +8 分钟专家交流